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韓劇韓星
金庸武俠传
詩詞文化
民間故事匯
全部
    
明朝皇后的墓里,出土十一雙高跟鞋,古人真是又愛美又潮流
2023/11/12

文/扶蘇秘史

編輯/扶蘇秘史

高跟鞋,這一看似屬于當代都市女性的標配,原來在古代早已風靡一時,它像一種神奇的符咒,賦予女性無盡的魅力與自信。[玫瑰]

追溯這一傳奇配飾的歷史, 我們會驚訝地發現,高跟鞋的魅力跨越了時空界限,成為連接古今的一道神秘紐帶。

它證明了一點:優雅、精致、淑女的氣質,是每個時代女性的共同追求。

如今,高跟鞋已成為女力的象征,但這一象征意義的形成,源遠流長,蘊含著非凡的文化內涵,我們何不解開這一歷史謎題,探尋高跟鞋背后的故事?

01

高跟鞋源于纏足的陋習

纏足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大致可歸結為兩方面原因:統治者的審美傾向以及文人的宣導。

從統治者角度看,纏足可能起源于南朝齊時期, 據說齊廢帝蕭寶卷讓妃子潘玉奴用帛纏足,令其「步步生蓮」。

亦有說法稱,纏足始于唐代中葉,根據是杜牧的詩句「鈿尺才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云」,還有人認為,纏足起源于五代,依據是南唐后主李煜讓宮廷舞者纏足跳舞,覺得「有凌云之態」。

這些說法都顯示,統治者的審美偏好會影響后宮,進而影響民間, 歷史上不乏皇帝喜好某物,民間便也隨之風行的例子,纏足之習最早也僅流行于宮廷,后逐漸傳到民間。

從文人角度看,他們以雅致文辭贊美纏足之美,推波助瀾,如蘇軾就詠小腳「須從掌上看」,并歸納小腳之美有「七美」,成語「品頭論足」意思是評論女子的容貌與體態,可見文人筆下小腳成為婦女美德的重要部分。

隨著纏足風氣在宋代興起并流行開來,也出現了反對聲音,據記載,杭州人趙鈞台要買妾,媒人介紹李姓女子容貌出眾但未纏足。

李姓女子當即以詩反駁纏足陋習,趙鈞台也因此放棄。 在纏足已成風氣的時代,這樣的反對案例可謂難能可貴。

不過,這種反對聲音終究難以撼動纏足之風,它依舊在各個階層廣為流傳,富家女子以纏足為榮,窮苦農家女子也仿效「大戶人家」紛紛纏足,妄想可以通過嫁入富戶改變命運。

再加上「望子成龍」思想的影響,生女猶如養女,為女兒纏足也成為一種投資,這樣的心理驅使下,即便纏足造成巨大痛苦,也難以阻止這一陋習。

纏足不僅危害女性身心,也給社會帶來極大壓力, 纏足女子行動不便,難以參與勞動,丈夫又要承擔全家生計,可謂雪上加霜。

還有些家庭貧困,為減輕開支,寧可不讓女兒纏足,也不會特意購買纏足用的布帛。

直到近代,隨著維新思想的興起和西方文化的引入,纏足之弊端才逐漸為社會所認識,呼吁廢除纏足之聲也日益高漲。

光緒年間,各地紛紛成立「天足會」,開明士大夫不再崇尚小腳,逐步扭轉了千年來的風氣, 可以說,廢除纏足是中國社會擺脫舊思想、實現新生的重要標志。

02

明代皇后的「高跟鞋」

在中國悠久燦爛的歷史長河中,服飾文化一直在不斷發展變化,考古發掘為我們開啟了一扇了解古代服飾的窗口。

從墓葬中出土的文物顯示,追求美貌是古代女性的共同心理,能穿上精致華麗的衣裙和鞋履,是她們的共同心愿。

在商周時期,當時的皮鞋多是軟底布鞋,皮革質地較硬,沒有后跟, 到了奢華開放的漢代,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專門為女性設計的鞋類應運而生。

考古學家在漢墓中曾發現繪有圖案的布鞋,以及些許帶有裝飾的古早厚底鞋。

隋唐時期,社會經濟發達,各類手工業高度繁榮, 此時鞋類種類更加豐富多樣,有軟底布鞋、繡花緞鞋、木履和帶后跟的鞋等。

出土文物顯示,唐代貴族女性穿的絲綢繡花鞋極盡精致,鞋頭上飾有精美的鳳釵圖案,這種將美術刺繡應用于鞋類設計的手法,展現了唐人對于美的追求和品位。

考古學家在明朝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的古墓中發掘出大量造型新穎的高跟鞋, 說明這種鞋式在明代已經非常流行,出土的一雙鞋總體長度12厘米,看來皇后也得纏足。

古代長袍遮掩雙足,他們成為展現女性體態比例的時尚選擇,這種雖付出艱辛,也要追求美的精神,令人欽佩。

清代出現了獨特的「花盆底」鞋, 這是滿族婦女的發明,花盆底鞋跟可高達25厘米,僅限身份尊貴的婦女穿著。

配合寬松舒適的旗裝,花盆底高跟展現婦女的氣質與風姿,在禮法森嚴的封建社會,這種鞋子已經成為象征地位和身份的標志,彰顯著女性的威嚴與品味。

為了獲得小巧玲瓏的「金蓮」,中國古代女性從小就要忍受纏足帶來的巨大痛苦, 穿上12厘米長的「高跟鞋」行走極為吃力,然而她們仍然努力追求時髦與美麗,以各種姿態展現自我。

03

風靡近代的高跟鞋

近代以來,隨著西方文化的傳播,中國女性開始受到西方時尚元素的影響,高跟鞋作為西方女性常見的鞋類,也逐漸為中國女性所接受和喜愛。

19世紀中期,隨著西方皮鞋傳入中國, 高跟鞋也首次出現在中國女性的視野里,早期的高跟鞋以英、法兩國產品為主,鞋頭較為尖細。

具體來說,19世紀上半葉,英國產的尖頭皮鞋「曼先生」流入中國,鞋頭細長尖細,這就是高跟鞋的雛形。

與之相比,來自法國的鞋款鞋頭較為圓鈍隆起,這種款式的高跟鞋給中國女性帶來新鮮感,成為她們觀察西方文化的一個窗口。

20世紀20年代,隨著上海開埠及西方文化的進一步滲透,軟木制中高跟皮鞋開始在中國盛行,成為女性時尚的一部分。

當時上海等大城市的名媛貴婦及文化名人會配合西服穿著2-4英寸高跟皮鞋,以顯示個人的時尚品味。

這些女性成為引領時尚的法人領頭羊,她們酷愛西方時尚,積極接受高跟鞋這一外來物品,為高跟鞋在中國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0年代的高跟鞋款式變化多端,鞋頭從最初的尖頭逐漸轉為圓頭方頭, 鞋跟也演變從細高到較粗壯,這使高跟鞋從最初的不太實用變得較為貼合生活需要。

這些變化顯示,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中國女性也在根據自身情況對其進行適當的本土化改造。

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中式旗袍與西式高跟鞋的結合成為一種流行的女性穿著形式,高跟鞋的鞋跟一般在3-5厘米,既有穩定性,也為女性的體態增加挺拔感。

這一時期的電影明星及上層社會女性成為這種服飾搭配的帶頭人, 她們以自身影響力,將高跟鞋與中式傳統服飾完美契合,這成為高跟鞋真正被中國女性所接受的標志。

當代女性穿著高跟鞋的風尚仍在延續,但鞋跟的高度也有所變化,20世紀80年代以來,超高跟鞋逐漸興起,鞋跟高度達到10厘米乃至更高。

這主要限于模特及演藝界人士使用,而對于大多數普通女性來說, 5-10厘米的鞋跟更為常見,即使高跟鞋高度有所差異,但它已經成為許多女性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配飾。

由此可見,高跟鞋可以展現女子體態之美,可是在西方人看來他是為男子發明的。

04

為作戰和囚禁而生

高跟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世紀的歐洲,最初,高跟鞋是男性的專屬服飾。在波斯,為了讓士兵在馬背上保持穩定,特意設計了后跟高且較寬的靴子,這成為了後來高跟鞋的雛形。

這種設計不僅方便騎馬,也讓士兵的身姿看起來更加挺,歐洲貴族注意到了這一點,也開始仿效穿起高跟鞋, 因為高跟鞋的鞋跟較高,可以避免腳底的灰塵飛揚,所以深受貴族們的喜愛。

在法國,個子不高的路易十四為了增加自己的身高,讓皮匠專門為他設計了一雙加寬鞋跟、涂以鮮艷顏色的高跟鞋,這雙高跟鞋不僅令路易十四看起來更高大,也展示了他的尊貴地位。

路易十四經常穿著這雙高跟鞋出現在公眾場合,間接地推動了高跟鞋在貴族男性中的流行。

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高跟鞋的發展開啟了一個轉折點,一個商人為了限制其漂亮妻子的外出,特意請人制作了一雙后跟很高的鞋送給她。

出人意料的是,妻子非常喜愛這雙鞋,因為高跟鞋讓她的步態變得優雅迷人,也更有氣質。每次外出妻子都會穿上這雙鞋, 反而成為了她外出嬉游的必備單品,這雙鞋不僅贏得了女性的青睞,也吸引了男性的目光。

高跟鞋由男性轉向女性使用,反映了社會性別角色的變遷,隨著社會發展,女性地位提高,女性的自主權也越來越強。

鞋匠為迎合女性客戶的喜好,設計出各種高跟鞋的款式, 同時,男性也發現高跟鞋不如軍靴和馬靴那麼舒適,漸漸放棄了高跟鞋。

到了16世紀末,高跟鞋已經成為西方上流社會女性的時尚符號。女性用它來展現體態,突出魅力,直到現在也從未改變。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