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區間車是歐洲速度最快,也是最豪華的列車,是德國人引以為傲的科技,但德國區間車完美無瑕的安全記錄,卻被一場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區間車事故所粉碎。
造價上億的區間車在幾秒之間撞成破銅爛鐵,造成了 101殞命,而這一切的原因只因為一個破損的車輪。
1998年,那時候的德國區間車堪稱德國制造業的神話,它幾個特點 快 安全 舒適豪華
區間車的速度達到 250公里,大幅縮短了路程的時間。
德國區間車還標榜擁有先進的安全措施,包括強化鋁合金打造的車廂,和車上的電腦監控系統,自從通車7年以來, 從未發生過任何死亡事故。
如此前沿的安全的設計,甚至連美國也在考慮,是否把德國區間車引入美國鐵路系統。
除了速度和安全外豪華也是區間車的賣點之一,車廂裝有空調 座椅附耳機可以聽音樂,或者用來看電視。
1998年的這種設施,乘客坐在車廂里,就好像坐在飛機上的商務艙一樣。
1998年6月3號早上5點45分
乘客登上,一列編號為884號的德國區間車列車,它在途中停靠7站,最后抵達目的地漢堡市。
早上5點47分
編號為884號列車載著400多名旅客,駛離出發地慕尼黑,只是這些乘客沒想到,這居然是一趟 有去無回的旅程。
早上10點56分
此時列車已經行駛了5小時再過40分鐘,車上的400名乘客就到達目的地漢堡。
但就在這時候出事了,突然之間,一聲巨響打破了車廂中的平靜,在第一節車廂中,一段巨大的金屬條從乘客座椅中間,刺出來,金屬條把車廂的地板鑿出了一個大洞。
早上10點57分
已經出現問題的德國區間車,仍然以200公里的高速行駛,此時發現金屬條的乘客趕緊把這情況,告知區間車上的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轉達給了列車長,但是車長卻說根據區間車的規定,他必須先查看具體問題,才能確定是否采取緊急剎車。
列車長跟隨乘客去往第一節車廂,中間花費了 1分鐘,此時整輛列車已經開始左搖右晃。
如果此時就停下列車,那麼悲劇就不會發生
早上10點58分
列車長和乘客來到第一節車廂,但還沒等車長看到列車受損位置的時候,事情發生了,列車在途經 小鎮艾雪德附近的時候突然出軌。
短短180秒內,時速200公里的列車沖向樹叢和橋梁,300噸重的雙線路橋被撞得完全坍塌,列車的8節車廂依次相撞在一起,擠得僅剩下一節車廂的長度。
此時距離列車最終的目的地漢堡,只有130公里,最終這場嚴重的區間車事故造成400多名乘客中, 101人死亡,88人重傷,106人輕傷。
11點05分
在失事6分鐘后,第一輛消防車和救護車相繼抵達現場,該地區的醫療和救援機構全部進入緊急狀態。
11時18分
德國鐵路公司決定停止運營
11時25分,德國境內所有列車停駛
11時45分,緊急事故處理小組成立,救援工作全面展開,事發一個半小時后,所有被找到的重傷者都被轉移到附近的醫院。
24架直升機、60名醫護工作者,150名救援人員到達現場,現場迅速搭起賬篷,就地診治輕傷者。
接下來的時間,約有1900名救援人員參與了現場搶救,甚至包括駐扎在附近的英國軍隊。
6月4日,盡管全國因鐵路服務中斷而陷入混亂,德鐵仍然宣布停止運營,并且對60輛與事故車輛型號相同的,高速城際列車進行徹底的安全性能檢測。
據英國BBC相關報道記錄,艾雪德的大救援持續了兩天兩夜。
當時,德國媒體寫道。救援時間可能將超出預期。因為救援者必須小心翼翼,防止路橋殘骸進一步坍塌,從而對車廂內的幸存者造成二次傷害。
6月9日,悲劇發生后的第7天,調查取證工作基本結束,這條從慕尼黑通往漢堡的高速線路,得以重新通車,但某些地段必須限速于70千米/小時以下。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列車脫軌,那根金屬條又是從哪里冒出來的呢?
調查小組通過調查發現,巨大金屬條出現的地方,是在第一節車廂的后輪正上方。
他們仔細檢查了車輪后有了驚訝地發現,有一個輪子嚴重受損鋼圈已經脫落,也就是說那根冒出來的金屬條,其實就是輪子上破損的鋼圈。
鋼圈脫落之后插破了第一節車廂的地板,另外一部分豎直的直接掛在車廂底下,這塊掛在列車外的鋼圈一路的剮蹭著鐵軌,擦出火花造成鐵軌損毀。
但是只是一個鋼圈脫落,應該不足以讓一輛列,車發生如此重大的安全事故,一定還有其他因素導致機械故障。
調查小組將焦點轉移到了列車脫軌的地點,艾雪德鎮路橋前的鐵軌上,他們在這里發現了重要的證據。
從軌道的損壞程度判斷,列車是在路橋前的200米出軌,列車出軌的地方,正好是當地支線和主線的交匯點。
鐵軌有2組交匯點,可以讓列車改道駛向支線,為了引導列車安全地通過交匯點,鐵路會加設護軌。
調查人員到現場勘察的時候發現,其中一小段護軌竟然不翼而飛了,而且怎麼找都找不到。
在他們查看列車殘骸內部的時候,又有了重大的發現,在第一節車廂脫落鋼圈插破地板的地方,幾米之外的走廊。
調查人員發現了那段原本找不到的護軌,這段護軌在地板和天花板上刺穿出了一個洞。依據這個情況,調查人員拼湊出了悲劇發生的真相。
在列車失事前的3.6秒,開往艾雪德鎮路橋的884號列車,依然以200公里的時速高速前進,脫落的鋼圈一路摩擦鐵軌。
列車經過第一組交會點的時候,護軌被鋼圈末端鏟起,刺穿了第一節車廂的地板,巨大的沖擊力造成了車廂后端車輪出軌。
但是調查人員也考慮到,即使844號列車出軌了,也不足以導致如此重大的事故發生,列車依然可以安全地停下。
調查小組返回事故現場,尋找更多有用的線索,他們查看了路橋正前方的第二組交匯點,又有了驚人的發現。
證據顯示,884號列車經過交匯點后,其實是行駛在2組不同的鐵軌上, 一輛列車分別行駛在不同的主線和支線上,這種不可思議的情況是怎麼發生的?
調查小組推測,當884號列車通過第二組交匯點的時候,第一節車廂2個出軌的車輪之一,撞上了交匯點 迫使交會點松開。
第一節車廂后面的所有車廂,走到了支線上而不是主線上,前方的列車頭繼續以200公里的時速前進。
但是后面的車廂,卻逐漸減速離開主線而脫軌車頭和車身分離了,但即使如此,還是不足以導致最后的災難。
從殘骸擠壓程度可以看出,撞擊力道非常強勁,調查小組再次梳理了所有線索,還原了事故發生時每節車廂的狀況。
在車輪破裂的大約3分鐘之后,884號列車抵達艾雪德鎮路橋,時速是200公里,車頭和第一第二節車廂安全通過橋底。
但列車的動力將第三節車廂,向外推擠使車體迎頭撞上橋柱。
第三節車廂撞毀支柱后,路橋開始崩塌,第四節車廂躲過落下的橋梁,但卻飛出軌道撞上附近的樹木。
第五節車廂通過崩塌的橋梁的時候,被幾噸重地落下的水泥塊擊中,后半節全毀,由于碎片擋住了其余六節車廂的去路,時速近200公里的后段車體,全部哉進殘骸中。
這看起來似乎是一連串巧合事件導致的悲劇,破損的輪子 松開的交匯點,崩塌的路橋,但是接下來調查小組調查的結果證明, 這起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
在通車后不久,德國區間車公司就發現車輪磨損有問題,當列車高速行駛的時候,所產生的噪音和震動會傳到車廂里,導致乘客會聽見轟隆隆的聲音,乘客杯子里的水也會灑出來。
德國區間車公司認為必須想辦法解決,他們決定換下原來區間車單殼式的車輪,改裝成雙殼式的車輪.
傳統的單殼式的車輪,是由整塊厚實的鋼鐵鑄成,但是雙殼式的車輪,則是內輪外加鋼圈的結構,中間夾了一個橡膠片,用來吸收震動來保持行車的平穩。
1992年8月31日,德鐵批準區間車列車使用064型雙殼式車輪,新式車輪立即改善了行車的平穩速度,餐車的杯盤也不在左右搖晃。
但是調查小組在檢視失事列車的破損鋼圈后,發現,鋼圈是因為 金屬疲勞而破損。
金屬疲勞也就是金屬因為動作不斷重復,產生的疲乏現象,造成脆弱處因為壓力過大而破裂。
列車在行駛的時候,因為輪子承受了巨大的重量會略微收縮,以支撐移動中的列車。
這些動作雖然微小,但是金屬不斷收縮,時間一久就可能因為金屬疲勞導致車輪損毀。
對于雙殼車輪而言,輪子和鋼圈中間有一層橡膠,柔軟的橡膠使得車輪的收縮力,優于單殼式的車輪。
當個別的鋼圈因使用而磨損,收縮程度會增加,如果沒有工程師的詳細檢查,鋼圈就可能變得越來越薄,一個小缺口就演變成裂縫,造成鋼圈從內輪脫落,因而釀成悲劇。
884號列車就是因此撞毀的,列車的車輪通常要經過數月或者數年,才會出現金屬疲勞。
為什麼區間車的工程師在例行維修的時候,沒有注意到這個現象呢?
德國區間車公司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工程師在例行安檢的時候,忽視了金屬疲勞,他們日常使用的檢修工具,只是 一只手電筒。
手電筒只能發現最大和危險系數最高的裂縫,無法在早期發現因金屬疲勞造成的細小缺口。
但是檢修的工程師在修檢其他設備的時候,也會使用其他高科技的測試儀器,但他們認為測試數據并不可靠,因為機器經常出錯。
但就在艾雪德列車事故發生的前一周,後來造成列車失事的車輪,在例行的三項不同的自動檢測中,都顯示有瑕疵問題。
更令人驚訝的是,調查人員調出844號列車之前的維修報告。
他們發現,早在四月也就是失事前的2個月,列車長和其他的列車工作人員,反應了 8次承載破損車輪的轉向架,總是發出不尋常的噪音和震動。
但是德國區間車公司 并未更換車輪,因為這種車輪已經使用了40年,一直都沒問題。
只是雙殼式的車輪是一種新的設計,以前從來沒有使用在高速鐵路中。
其實雙殼式的車輪一般安裝在,慢速的鐵路交通工具上,比如電車,他們的時速一般是24公里。
2002年8月8日,兩名德鐵工程師,和一名BVV車輪制造公司的員工,被控告過失殺人以及傷害他人身體。
這些工程師的辯詞是,他們已經按照了當時的技術標準做檢測,也無法預測車輪會出現裂縫。
德鐵并不在被控告的范圍之內,因為在德國只有人才可以接受審判,公司享有豁免權。
8個月后審判在爭議中結束,三位工程師雖然接受審判,但 最后都被判無罪。
德國的法律規定如果沒有重大的罪行,審判都可以以無罪判決終結,被告可以支付罰款達成和解。
艾雪德列車事故案件的判決結果就是,三位工程師各支付 一萬歐元賠償金,沒有人被判過失殺人罪。
事故發生后德鐵也立刻發放撫恤金,給罹難者的家屬,每名罹難者賠償 3萬馬克,幸存者及受難者家屬對判決不滿,同時也認為「德鐵在賠償問題上十分小氣。
但終歸這件造成 101名乘客死亡的區間車悲劇,經歷了長達5年的徹底清查,在技術調查和法律審判的領域,都劃上一個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