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金庸武俠传
韓劇韓星
詩詞文化
全部
    
朱元璋帶眾臣釣魚,誰釣不到就學狗叫,結果只有朱元璋沒釣到,高啟一句話讓朱元璋樂開花
2023/11/03

青丘子高啟,吳興人,十六歲始仕于張士誠幕府,二十三歲棄官歸隱,自號青丘子。

皇祖康熙帝曾評價道:「高子文章清麗脫俗,詩歌悲涼委婉,堪稱明初第一人」,高啟學識淵博,文思敏捷,尤其擅長詩歌,能夠隨心所欲地擬古作新體,被后人譽為「文壇大模仿家」。

洪武元年,皇上平定江山,一統天下,為修撰國史,高啟奉詔入翰林院任修書郎,皇上知其才華出眾,特命予以教導諸王讀書,然啟子性放不羈,不喜拘禮,辭官歸隱,居住蘇州。

一日,朱元璋帶群臣在御花園釣魚,朱元璋興致上來,與眾臣約定,誰釣不到就學狗叫,結果,眾臣收獲頗豐,唯有朱元璋沒釣到,臣子壓過天子,是以下犯上。

朱元璋臉上有點掛不住,眾臣也怕惹皇上不快,趕緊偷偷把魚放掉。這時,高啟說了一句話,朱元璋一聽,瞬間樂開了花。

高啟高聲吟詩一首:「數尺絲線落水中,金鉤擲去無蹤影,凡魚安敢吞圣餌,萬歲龍顏惟釣龍」。

意思是皇上素有天人之德,豈是等待這些凡魚上鉤,定然是要釣得真龍,才配得上皇上的神威,朱元璋聽后大悅,眾臣也松了一口氣。

然而,朱元璋性格多疑,常有過激之舉,高啟不拘小節,言行亦時有得罪之處,比如,朱元璋想讓高啟擔任戶部侍郎,高啟卻一再推辭。

又有一次,高啟所作《題宮女圖》,詩中語多諧趣,但被錦衣衛奏報給朱元璋,朱元璋大怒,盛顏難卻。

至洪武十年秋,高啟應邀為蘇州新治所上梁,所撰《上梁文》云:「欲與龍廷宣化遠,還開燕寢賦詩工」。

奏報于皇上,朱元璋誤解其意,以為高啟不忿張士誠故居被拆,言語間似有譏諷之意,朱元璋震怒,即傳旨至南京斬殺啟子,親臨斬立,以儆效尤。

高啟臨刑前,神色坦然,面無懼色,手持筆揮毫潑墨,寫下「慘」字三個,遺言后人,時人無不為之嘆息,志士亦無不深自警醒,言語要慎,小心禍從口出。

高啟一生清高,不求名利,但偏偏被言語所害,高啟事跡可圈可點,教訓深遠,望君上明察,區區臣僚就此拙評一二,若有不妥言語,還望恕罪。

據臣所知,高啟老先生頗有過人之處,讀書過目成誦,文思敏捷,尤其長于詩詞文章,少年時期的高啟,已經能夠寫出舉世無雙的佳作,被后人譽為「少年天縱英才」。

高啟學藝務求創新,詩作新穎流麗,而不落俗套,他既能寫出氣勢恢宏的樂府長篇,又能寫出委婉清麗的小令短詩,高啟平生共作詩三百余首,涉獵面廣,體裁豐富,堪稱明初第一手。

另據臣所聞,高啟老先生與明初諸多文人均有交往,其中最著名的要屬「吳中四杰」,他們之間可謂知音良朋。

四杰各有所長,楊基工詩,張羽工詞,徐賁工古文,高啟擅詩詞古文,實為一代大家,四杰的文學成就,對后世影響深遠,被視為元明文學變革的重要代表。

除此之外,高啟亦與明初另兩大文學家來往頗多,三人并稱「明初三大家」,是當時文壇的領軍人物。

三人各有所長,相得益彰,可謂鼎足而三,他們的出現,極大推動了明初文學的繁榮發展,奠定了文壇的基調。

然而,高啟與皇上關系日趨惡化,最終被害,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