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金庸武俠传
韓劇韓星
詩詞文化
全部
    
河北挖出紀曉嵐墓,里面端坐著7位女子,揭開了紀曉嵐的真實面目
2023/11/06

前言

中國歷史上,不乏才華橫溢的文人雅士,他們的事跡和傳奇一直為后人津津樂道。其中,清朝的紀曉嵐確是一位令人矚目的奇才。他博古通今,為《四庫全書》的編撰立下汗馬功勞,一生風流倜儻,聲名遠揚。然而,當他的古墓在河北被發掘之時,一段令人震驚的秘密竟隨之揭開。

眼見為實,墓穴中的驚天秘密似乎顛覆了人們對紀曉嵐的全部認知。

我們熟知的紀曉嵐,還是陌生的紀曉嵐?

上世紀60年代,河北滄州滄縣崔爾莊村一座大型古墓遭到盜掘,引起當地文保單位高度重視。經過搶救性發掘,考古專家驚喜地發現墓主竟是清代大文豪紀曉嵐。然而,在他的棺槨四周居然端坐著7具女尸,這一發現直接顛覆了人們對紀曉嵐的印象認知。

我們習慣通過影視劇了解歷史人物,紀曉嵐在眾多作品中都塑造成一個正人君子的形象。他專注學問,一生只愛杜小月一人。可考古發現卻似乎在訴說著另一個故事——真實的紀曉嵐,是一個與我們印象截然不同的人。

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他與這7名女子又有著怎樣的關系?歷史的真實面目究竟如何,讓我們一同穿越時空,還原真實。

一、盛名之下,他竟過著怎樣的生活

紀曉嵐,清朝乾隆年間大文學家,與蒲松齡、張照并稱「清初三大文學家」。他深得乾隆皇帝賞識,授予編修之職,主持修撰了《四庫全書》,功績卓著。

在人們印象中,紀曉嵐忠君愛國,治學嚴謹,一生堅守正道,和杜小月的愛情故事更是贏得無數人的喜愛。然而,在這盛名之下,真實的他卻過著許多人難以想象的生活。

「公自言乃野怪轉身,以肉為飯,無粒米入口。日御數女,五鼓如朝一次,歸寓一次,午間一次,薄暮一次,臨臥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興而幸者,亦往往而有。」《蟲鳴雜錄》如此描述著紀曉嵐的日常生活。

原來,在人前식行端方的紀公子,平日里卻過著縱欲聲色的生活。他不僅納妾成群,而且更是好色不衰。《嘯亭雜錄》記載,「公今年已八十,猶好色不衰」。80歲高齡的他,仍能日日求歡,可見他的生活之放蕩形骸。

在編書之時,若是幾日不近女色,紀曉嵐就會神色萎靡、十分憔悴。有次,乾隆皇帝親自查看編書進度,見他這樣便十分擔心,殊不知紀公子已經「數日未近女色」。為不耽誤此事,乾隆只得命宮中送來兩名宮女侍奉。此后,在編書期間,紀曉嵐身邊永遠伴著女子,方能保證工作進度。

真實的紀曉嵐,竟是一個遠非正人君子的好色之徒。他不學無術,卻深得皇帝寵信;他作風庸懶,卻仕宦順遂。種種跡象都表明,史書中記載的紀曉嵐,與其真實生活大相徑庭。

二、墓中女尸揭開驚天秘密

在人們眼中,紀曉嵐一生唯愛杜小月,兩人的愛情故事早已膾炙人口。然而,當他的古墓在河北被發現時,一切美好印象都被狠狠打碎。

墓中,紀曉嵐的棺槨周圍居然端坐著7具女尸。她們手持節杖,身著淡雅衣裳,神態安詳地坐在一旁。考古專家斷定,她們都是紀曉嵐的妾侍,這無疑暴露了紀曉嵐隱秘的一面。

根據記載,紀曉嵐正室馬月芳,妾室有文鸞、郭彩符、沈明軒等人。但墓中女尸的數量,已經超過了史籍所記載的妻妾人數。專家推測,她們應該都是地位較低的妾侍,若非如此,也不會以這樣的方式「侍奉」紀曉嵐。

紀曉嵐至少納有8名妾侍,從種種跡象看來,他的妾室人數遠不止于此。一個有婦之夫,還需要這許多女人侍奉,可見真實的紀曉嵐是個何等好色之人。

三、千古第一才子,真實面目令人咋舌

紀曉嵐這番「后宮佳麗三千人」的生活,與人們對其學識淵博、品性高潔的印象大相徑庭。

曾有人這樣描述紀曉嵐:「文章秀美,詩詞絕倫,所著書傳世,博涉群籍,通曉典故,足以使讀書人拜服。」他對古籍熟稔,被譽為「海內尤文章第一才子」。

正是憑借過硬的學識,紀曉嵐才得以編撰《四庫全書》,堪稱我國古代圖書總集。乾隆皇帝對他也極為倚重,公開稱贊他「為朝廷千古第一功臣」。

然而,這樣一位學問淵博、深得皇恩的頂尖文化人,卻有如此隱秘的一面,令后人咋舌。

據村民回憶,紀家祖上便以「紀祠三千」著稱一方,意指紀曉嵐的「三千佳麗」。如今墓中女尸的發現,似乎印證了這一傳言。

「我們都知道紀老爺有很多姨太太,這在當時也是常見的。」村里84歲的老人張某說,「但沒想到居然有這麼多女人陪葬,這說明紀老爺生前真的是個風流種啊。」

在張某記憶中,村里長輩們都以紀曉嵐的女人緣而自豪。墓中的驚天秘密揭開了,也讓古人的秘密隨之曝光。一個少年得志、功成名就的才子,竟會在晚年墮入聲色犬馬之中,令后人警醒,這些真實都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

結語

我們不應將歷史人物簡單化,而要通過種種證據,還原一個立體的他。才子紀曉嵐,一生傳奇,但他也是一個真實的人,具有復雜的內心世界。墓中女尸的出現,將他的另一面展示在我們面前。

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樣的歷史,才能觸及真相的本質?這不僅是歷史學的問題,也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認識人性的課題。唯有抱著開放的心態,才能不帶有色眼鏡地審視歷史,洞察真實。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