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趣闻历史
民國轶事
三國風雲
歷史名人
野史分享
古墓文物
後宮秘史
历代皇帝
史料记载
韓劇韓星
金庸武俠传
詩詞文化
民間故事匯
全部
    
霍去病攻下匈奴咽喉要地,漢武帝取了4個大氣名字,中國至今仍在受益
2023/11/06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出征匈奴,結果被冒頓單于的40萬大軍圍困在白登,一時間難以脫身,最后還是在陳平的計策下狼狽逃回京都。

劉邦死后,冒頓單于給呂雉寫了一封充滿侮辱的信,群臣激憤,樊噲大怒道:「愿得十萬眾 , 橫行匈奴中。」

但戰爭不能只憑口舌之快,所有人都深知其中利害,呂雉無奈,只能吞下苦果,自稱年老色衰,先穩住冒頓單于,然后提出和親以換取暫時的和平。

和親雖然不光彩,但能夠換取邊境的穩定,維持雙方的平衡,對于漢朝來說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和平是短暫的,匈奴的騎兵常常侵犯大漢邊境,漢朝雖憤恨,卻又無能為力,直到漢武帝劉徹登上帝位。

漢武帝意識到邊患問題的嚴重性,他上位就與大臣討論如何討伐匈奴,可惜當時時機并不成熟,漢武帝只好繼續采取和親的政策。

後來,漢武帝得知匈奴與月氏交惡,月氏一直尋找機會攻打匈奴,但苦于沒有幫手,漢武帝大喜,派遣張騫出使月氏,聯合月氏一起攻擊匈奴。

張騫手持使節,肩負漢武帝重托,踏上了遠赴西域之旅,但卻被匈奴囚禁了13年之久。張騫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回到漢朝。

同時,他也帶回了極為準確且詳細的消息,令漢武帝對西域和匈奴的情況有了全新的認識。

根據當時的局勢,打擊匈奴最佳的策略就是聯合匈奴的敵人、拉攏匈奴的盟友,削弱匈奴的軍事力量,令匈奴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再對其進行強有力的軍事打擊。

而這個策略的關鍵就是要收復河西走廊。

公元前121年,年僅19歲的霍去病被封為驃騎大將軍,率兵遠征匈奴。

短短六天時間,霍去病轉戰千余里,深入匈奴腹地,大破匈奴軍,斬殺折蘭王和盧侯王,為漢朝贏得了一次酣暢淋漓的大勝。

第一次河西之戰給了漢武帝極大的信心,同年夏天,他又準備第二次河西之戰。

這一次,漢武帝派遣了公孫敖、張騫、李廣、霍去病四路大軍。但其他三位將軍的戰績皆不盡人意,唯有霍去病深入敵境兩千余里,令匈奴重創,再也無力占據河西走廊。

經此一戰,水草豐盛的河西走廊,成為漢朝領地。

為了守住這塊咽喉要地,加強對河西地區的控制,漢武帝在此地設置了4個重鎮,并為它們取了4個霸氣的名字: 酒泉、張掖、武威、敦煌。

重鎮酒泉,因為「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據說霍去病打到酒泉時,糧食匱乏,士氣低落。霍去病將一壇美酒倒入泉水中,與將士們一起分享,度過了難關。

重鎮張掖,取名自「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腋」,寓意奪得河西走廊,就像斷掉了匈奴的右臂。我漢朝則張開臂膀,有雄飛之勢,也象征著漢朝的強大。

重鎮武威,是為了紀念漢軍的武功威武,令后世之人不忘他們在兩次河西之戰立下的赫赫戰功。

重鎮敦煌,敦煌有盛大之意,這個名字既彰顯漢王朝的強大,也有震懾西域各國臣服之意。

自此,河西走廊成為未來中國擴大版圖的基石,也成為東西文明交流的紐帶。

絲綢之路的開通,讓世界認識了中國,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備受各國喜愛,中國看到了世界,不再局限于民族內部。

如今,這四個重鎮的名字被沿用至今,而隨著新中國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絲綢之路再次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