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科普
奇趣大曝光
趣味科學
    
女媧造人出錯了?科學家:人類都是早產兒,足胎需要21個月
2023/08/03

人類是怎麼出現的?東方的神話傳說里有「女媧造人」,而在西方的神話傳說中,則是「亞當夏娃創造了人類」。

那麼,真相究竟如何呢?達爾文在進化論中提到,人是自然生物演化的結果,追根溯源的話,人類的誕生與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出現有關,此后經歷了30多億年的演化,當泥盆紀的一群硬骨魚爬上岸,這時已經距離人類出現不再遙遠。

不過,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卻不斷有人發現人體結構的不合理之處,比方說,所有的人類嬰兒都是早產兒,研究發現,正常情況下,人類的胎兒需要在母體中發育21個月,才算是足月。

那麼,為何人類胎兒僅在母體中發育10個月,就迫不及待地要出來了呢?

家里有過新生兒的朋友,相信都注意到這樣一件事:小孩子出生的時候,他們的骨頭非常軟,特別是他們的頭骨,更是還沒有定型,因此,在過去流行「睡扁頭」的時候,家里的老人就總會讓孩子保持「仰臥」的睡姿,認為這樣的頭型會讓孩子更加聰明。

而到了現在,人們發現圓圓的頭才好看,于是,「睡扁頭」已經過時了,現在的家長為了讓孩子的頭型更圓,看起來更好看,也會在孩子一歲之前,經常給孩子換睡姿,防止孩子的頭被「睡扁」。

當然,扁頭也好,還是圓頭也好,這都是不同時期人們的喜好不同,所造就的「時代產物」,無論是哪一種說法,也都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但是,從這件事卻反應出一個問題:因為新生兒的頭骨很軟,還沒有完全閉合,所以,才會讓頭型可以后天人為調整。

這其實就與所有的人類胎兒都是「早產兒」有關,因為若是他們能在母體中發育滿21個月之后再呱呱墜地,那麼,這個時候,身體各器官、大腦結構等也都發育完全了,自然,也就再也沒有「睡頭型」這一說了。

那麼,為何人類的孩子都是「早產兒」呢?有關專家表示,這其實與人體結構有關,當然,這也是自然進化的結果,是類人猿在朝著智慧生物進化的過程中,為了「成為人」而最終接受的一些身體BUG,其中就包括每一個孩子都無法足月生產。

那麼,人類的身體結構為何會有這麼不合理的地方呢?

這其實與人類的進化有關。在數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還是一群樹棲的靈長類動物,它們并不會直立行走,而是以四肢并用的方式,在陸地上前行。

不過,後來隨著氣候環境的變化,森林范圍開始不斷縮小,這個時候,其中一部分類人猿為了活下去,就逐漸放棄了樹棲,開始嘗試去陸地生活。

因為陸地上危機四伏,不得已,它們開始試著直立起身體,這不僅可以讓它們的視線看得更遠,同時也可以解放雙手,讓它們可以更靈活地使用工具。

不過,由于它們的盆骨比較寬,因此,一開始直立行走的過程是很艱難的,它們走起路來總是搖搖晃晃,好像隨時都要倒下一樣。于是,為了可以在陸地上行走自如,又經過了漫長的演化,它們的盆骨就開始變得越來越窄。

但是,進化出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和身體結構,就需要舍棄一些東西,于是,當人類祖先可以在陸地上平穩行走、健步如飛的時候,它們中的雌性漸漸開始無法順利生產,因為如果胎兒足月誕生,就會因為頭部過大,卡在盆骨那里。

于是,後來又經過了進化,最終,為了新生兒的死亡率,避免種群因為后代無法順利生產而滅絕,人類祖先的基因才會發生了突變,開始讓胎兒提前11個月就離開母體,盡管這個時候還沒有發育完全,但卻可以通過后天的養育來彌補。

所以,才會出現人類新生兒在1歲之前,往往都不會走路,甚至就連簡單的爬行,也需要等到8個月之后才可以學會的情況,這就是人類在漫長進化中自然選擇的結果。

當然,為了從動物成為「人」,其實人類還舍棄了很多東西,包括人體結構方面,也存在著很多的缺陷。

比方說,和其它的靈長類動物相比,人類的脖子要更長,這是因為人類的脖子里面,隱藏著非常重要的神經系統,盡管它們可以讓人類變得更加聰明,但卻同樣讓人類的脖子成為了很危險的存在,一旦這些神經系統受損,嚴重者甚至會癱瘓、死亡。

此外,以為人類是直立行走的動物,所以,人類的膝蓋也要比其它靈長類動物,承受了更大的壓力,導致很多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膝蓋的磨損也會越來越嚴重。

還有因為在漫長的進化中,人類最終褪去了厚重的毛發,也導致我們不能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否則就會患上各種皮膚病,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這些都是我們作為「人」,在自然進化中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那麼,朋友們,在你看來,你認為這些代價值得嗎?歡迎留言討論!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