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飛機的渦輪發動機的吸力有多強嗎?那被這樣強大的力量吸進去,還有沒有機會生還呢? 時代的進步,給我們帶來了豐衣足食,讓我們可以在坐飛機天上遨游,乘輪船水里長行。但是福禍向來相依,一個不小心,有可能會身首異處。
就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12 月31日,也就是去年的最后一天,美國阿拉巴馬州的一座機場,發生了地勤人員被卷入飛機發動機之中,當場死亡的事故。而該次事故直接導致了此次事故機場關閉五個小時,很多航班都被臨時取消。
事故發生之前,美航旗下的AA3408號航班正在做飛前準備,此時飛機停在登機口前,進行最后的檢查,以及裝貨的過程,就在所有人都做好了起飛準備的時候, 飛機外的一個行李員被突然吸進發動機中,當場死亡。
雖然錢也賠了,事故也處理了,但是在新年伊始發生這樣的凄慘事故,不管是對航空公司,還是死者家屬,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和損失,而該航空公司對于事故后續的處理和處理過程也是緘口不提。
或許因為這一類的飛機事故不常發生,導致很多人對飛機附近潛在的危險不夠重視,但歷史上,被飛機發動機吸入并絞死的事故并不少。
2006年5 月12日,在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一名飛機維護人員,在給飛機檢修維護的過程中,被正在啟動的波音737飛機,吸入發動機之中,當場死亡。
據目擊者稱:事情發生的太快,所有人就只看見人影一閃,就消失不見了,同時發動機又冒出了濃濃的黑煙,清理事故現場的時候,到處都是濺出來的身體殘渣。
2016年,印度航空公司,一名工作人員不慎被飛機渦輪發動機吸入,當場領了便當,現場慘狀跟哈爾濱機場的那位差不多情況。
2019年,美國里根號航母上,一名地勤人員在例行檢查時被突然啟動的飛機發動機吸入,瞬間斃命。
首先要說的是,目前的飛機發動機主要是以渦輪發動機為主。而渦輪發動機的工作原理,簡單的來說,就是通過將空氣吸入壓縮再經過高溫加熱噴出以獲得足夠的動力,讓飛機能夠快速前沖,飛天,達到在空中轉向的目的。
舉個例子,一架747 的起飛重量大概在418噸上下,那麼想要將這樣重量的飛機推起來,飛機的渦輪發動機至少 每分鐘的轉數要達到15000下, 吸力可以達到18000磅以上,才能攻形成足夠大的推力,而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需要瞬間吸入的空氣量就更加的多,相對應的在一瞬間的吸力也會達到 足以將一個成年人的身體輕松吸入的力量。
根據實驗報告, 渦輪發動機可以在一瞬間,輕松的將一個300公斤的胖子,吸入并且攪碎,甚至可以在一秒之內將一個上百平米的房子吸成真空狀態,就連大象也會被輕松的吸進去。所以最好還是要遵守飛機操作指南,機場安全規范來進行登機或者是飛機檢修等活動,否則飛機渦輪發動機,分分鐘送你體驗絞肉機內瞬間游服務。
曾有視訊團隊,通過3D模擬,將18人、36 人、72人進行了 飛機引擎吸力的場景還原,從視訊中可以清楚的看出來,人數少的時候,飛機引擎在吸入后,血肉橫飛的時間要短暫 一些,而人數越多,吸入的過程中血肉飛濺的場面就更加的直觀。
此外還有一個團隊為了更加直觀的體現飛機引擎的吸力,他們將一輛無人駕駛的小車放在了飛機引擎必經之路,在飛機引擎經過的瞬間,強大的吸力直接將小車掀起撞飛,小車瞬間被拆解撞碎,大大小小的零件漫天亂飛。
當然,被飛機引擎吸入當場死亡的人還是比較多的,但也有被吸入以后,奇跡生還的案例。
1991年,美國一艘航母上也發生過類似的事件,發生事故的飛機是一架6E攻擊機,被吸入發動機的是一名身材高大的地勤,事情發生的瞬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前一刻還在侃侃而談的戰友,下一秒會被飛機直接吸走。
事發突然,很多人都以為他必死無疑, 但是在檢查的時候,卻發現該名地勤由于身材高大, 并沒有直接被吸入引擎,而是左側半身卡在扇葉前端的錐鼻頭帽上,也可以理解成扇葉的交叉位置,而且發動機最先將他的安全頭,以及身上的防護服和護目鏡吸入,導致 引擎卡斷失靈,沒有力量繼續將他往里面吸,這才僥幸存活了下來。
雖然醫生檢測下來,他只是受了輕微的骨折和耳膜穿孔,但后續的飛機賠償費用,估計也會讓他哭死在被窩里。
說到耳膜穿孔,這就要提起,飛機引擎運轉以后,伴隨著強大的吸力,還會造成高達140分貝的噪音污染, 這樣分貝的噪音污染,可以將靠近它的人的耳膜瞬間震穿,就連站在附近的人,也要及時捂住耳朵或者是盡快遠離。
所以,在大家外出旅行或者是與飛機這一類大型機器并肩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多注意自身安全,謹記:安全大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