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世界都進入了「燒烤模式」,中國多個地方都刷新了自己的最高氣溫,不只中國,全球都熱得離譜, 地球表面氣溫也接連幾天刷新了最高記錄,為什麼今年會那麼熱?很多人肯定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全球變暖。
化石燃料的燃燒以及溫室氣體的排放, 已經成為了迄今為止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的最主要原因,當排放的溫室氣體來到大氣層時,它們就會像一層 塑料膜一樣包裹著地球, 捕獲太陽的熱量,最終就會導致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
不過,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就已經出現過好幾次氣候變化,科學家們還能從中找到一個變化周期—— 40萬年。
無論是在 海相地層還是在陸相地層中, 水循環和碳循環變化的主導周期好像都符合這個變化規律并且非常穩定,為什麼地球每40萬年會出現一次大的氣候變化?究竟是什麼在主導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正是 地球自己。我們都知道,地球在圍繞太陽進行 公轉,并且在公轉的同時還在不停地 自轉著,這種運動就給地球帶來了 晝夜交替與四季變化。
當然,太陽也在運動著,和地球一樣, 太陽也被一個大質量的中心——銀心吸引,在圍繞著它公轉。而銀河系也不是整個宇宙中唯一的存在,科學家們推測, 銀河系也被宇宙的中心吸引著,處于不斷運動中。
那麼這些星體的運動和地球的氣候又有什麼關系呢?這就不得不提到米蘭科維奇循環了。
同時是天文學家以及地球物理學家的米盧廷·米蘭科維奇,就根據過去數百年的地球數據,計算出一個 氣候模式,他表示,地球的氣候尤其是冰川期正是受到這個模式的影響。
米蘭科維奇計算了地球的 離心率、轉軸傾角和地球軌道的進動變化,驚訝地發現發現 地球的軌道傾角每26000年會完成一次完整的進動周期,而 橢圓軌道以緩慢的 21000年引導著季節和軌道之間的變化。
同時, 地球的自轉軸和軌道平面之間的傾角也以41000年為一個周期,在22.1度到24.5度之間搖擺著,現在地球的這個角度大約是 23.44度,根據周期推算,這個角度將逐漸減小。
米蘭科維奇認為,以上這三個參數 對抵達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日照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眾所周知,地球大部份的 冰雪面都集中在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當這些地區接收到的日照減少時,夏季的上升的溫度將不足以融化上一個冬季的冰雪,這就會 導致一整年的整體冰雪期變長。
冰雪期的變長 會阻礙地表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反而會將更多的熱量反射回去,熱量的減少導致冰雪進一步覆蓋地表,從而使地球進入冰冷的惡性循環,在年復一年的日積月累下, 地球最終將進入冰河時期。
根據這個周期,我們現在正逐漸進入下一個冰河時期。不過,米蘭科維奇周期并不是地球冰河期的完美答案,其他科學家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總的來說, 地球不會完全擺脫冰河時期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