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科普
奇趣大曝光
趣味科學
    
馬里亞納海溝新發現:每年吞噬30億噸海水,已持續近百萬年
2023/08/03

《列子.湯問》中記載了一個神秘的地方,在廣袤的大海深處,有一片神秘之地被稱為 歸墟

這里是所有海水的匯聚之地,像無底洞一樣吞噬著大量海水,過去人們認為這只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但馬里亞納海溝證明了現實中也會有 歸墟

2012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地球與行星科學教授維恩斯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和他的團隊通過海底地震和水聽器詳細的研究了 馬里亞納海溝的海底狀況,卻發現這個世界上最深的海溝似乎正在吞噬大量海水。

進一步估算得出,馬里亞納海溝每年吞噬的海水多達30億噸,在近百萬年里的時間里,它共吞噬掉了3000萬億噸海水。

宇宙中能吞噬所有物質的只有黑洞,不過顯然馬里亞納海溝深處并沒有黑洞,那麼它吞噬掉的大量海水最終都去了哪里?

30億噸并不是個小數目,為何海平面還不降反升?

珠穆朗瑪峰是眾人敬仰的世界之巔,登上它的山頂就仿佛征服了自然,不過要將其放入馬里亞納海溝中,珠穆朗瑪峰連個頭都露不出來。

這個神秘的海溝地處菲律賓東部的西太平洋底,整個海溝的形狀像一輪彎月,總長度達到了2250公里, 最寬的地方足有69公里。

6000萬年前,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結合處的地幔有些不老實,使得兩個板塊發生了劇烈擠壓碰撞,不過太平洋板塊的密度比亞歐板塊大許多,所以在碰撞的壓力下,太平洋板塊邊緣直接向下俯沖。

在兩者的結合部位,形成了一個大弧形海溝, 也就是現在的馬里亞納海溝。

在海洋中每下沉十米,水中的壓強就會增加1個大氣壓,所以當我們到達馬里亞納海溝的最深處時,這里的大氣壓達到了標準大氣壓的1071倍以上, 幾乎每平方厘米要承受1.1的重量,并且海溝底部沒有陽光照射,終日漆黑一片,平均溫度只有2攝氏度。

所以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自1875年英國挑戰者號發現這里,到1960年的里雅斯特號真正抵達海溝位置, 兩者之間相隔了85年之久,直到後來科技不斷發展,有越來越多的潛艇能夠坐底馬里亞納海溝。

2020年11月10日,我國的奮斗者號成功下沉到海溝地部,測得深度為10909米。

隨著對馬里亞納海溝的不斷探索,人們發現它并不是那麼平靜。

2015年,研究團隊在馬里亞納海溝深處安裝了高精度的偵聽儀器, 它可以監聽到海溝深處傳來的聲波,無論是生物的聲波還是海底運動的聲波都可以盡收耳底。

在經歷4個月的收集工作中之后,科學家在其中發現了一個詭異而持續的聲波,它非常獨特,不同于以往發現的任何聲波,經過大量研究后,科學家確定了聲波的來源是水流,那些水流就是正在被吞噬的海水。

到底是什麼在吞噬海水,其實我們從馬里亞納海溝的形成中就可以窺見一二,上文我們說過馬里亞納海溝其實就是兩個構造板塊的交匯處,但交匯處并不是嚴絲合縫的,這就導致一方面兩個板塊會經常交疊摩擦, 另一方面就導致其中有許多交錯形成的縫隙。

于是在板塊的交疊摩擦中海洋板塊不斷下壓,大量海水也隨之涌入縫隙,那麼這些被吞噬的海水, 最終都去了哪里?

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上地殼最薄的地方,大約只有6000米,所以在這里消失的海水去往的就是地殼下一層:地幔,地幔又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連接兩者的是中間的軟流層,它是熔融狀態下的巖石,也就是巖漿。

上地幔的壓強非常大,海水在高溫和高壓下與軟流層發生反應,從液態水轉為礦物,和軟流層融為一體。最終它們將會有兩種宿命: 第一種是隨著火山噴發沖向天空,原本變成礦物的海水會變回水蒸氣,通過蒸發回到大氣。發生降水時落向地表任何一處地方,最終再次匯入海洋。

另一種則是它沒有隨著火山噴發出來,而是逐漸冷卻成為了地殼的一部分,不過這些物質也會在重回地殼后變回液態水,并滲透進地下水,最后還是會流向大海。

說到底,被馬里亞納海溝吞噬的海水,最終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到大海,所以馬里亞納海溝并不會對海平面造成太大影響, 況且人類制造的全球變暖速度比馬里亞納海溝吞噬海水速度快的多,海平面不降反升也不足為奇了。

外婆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6/02
她住進4.5坪蝸居,小家只有「巴掌大」,但一個人住真挺爽的
2023/07/17
被父母趕出家門,美國男子花20萬美元買一小島,卻擠在7.5坪迷你木屋生活:房子越小,我越快樂
2023/05/31
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家居行為」,實際是錯的,若你家有,最好立馬改掉
2023/05/19
和老人同住后,我終于知道,我們這代人存不到錢的根本原因!
2023/05/31
去小姨家參觀,看到她家這10個「神設計」,我都后悔家里裝修早了
2023/05/13
買了套新房只有15坪,老公花16萬爆改成3房,笑話的親戚不吭聲了
2023/05/10
微波爐已經瀕臨淘汰:別不信,它的替代品用處更大、更便宜
2023/05/20
越來越多人衛生間不裝淋浴房!換成這2種設計,好看又實用
2023/06/10
家里若是有這種「保溫杯」,建議直接丟掉,不是誤導,而是教訓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