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嫂子的電話,說侄兒考上了重點大學要辦升學宴時,我手裡的菜籃差點掉在地上。
哥哥走了 13 年,侄兒從剛滿週歲的嬰孩長成挺拔少年,這一路,我們總覺得幫襯得太少,如今看到他有了好前程,眼淚忍不住湧了上來。

出發前,我把 3 萬塊禮金放進紅包,老公看到愣了一下,沒多問,只是仔細疊好。
這錢不算少,但侄兒是哥哥唯一的根,13 年裡我們從沒想過斷了聯絡 —— 每次去鄰市,後備箱總塞滿奶粉、衣服和學習資料,哪怕嫂子的現任從不主動提侄兒,哪怕嫂子只偶爾說幾句孩子 「懂事、學習好」,我們也知道,她一個人拉扯孩子有多難。
哥哥剛走那年,嫂子攥著死亡證明說要改嫁,我媽哭得直不起腰,拉著她的手說 「難了就回來」。
她抱著侄兒磕了三個頭就走了,沒回頭,卻也沒斷了和我們的聯絡。這份默契,成了我們心裡最柔軟的牽掛。
去酒店的路上,兒子問為啥給這麼多禮,我摸了摸他的頭:「你表哥沒了爸爸,你舅媽不容易,我們當姑姑姑父的,該多幫襯。」
老公接話:「這孩子心裡記著我們,每年過年都偷偷給我發資訊,從沒斷過。」
原來,我們的牽掛,他一直都懂。
到了酒店,侄兒穿著白襯衫,見了我們立馬鞠躬,聲音清亮地喊 「姑姑、姑父」。
入座後,有人小聲嘀咕我們是 「遠親」,我沒在意 —— 只要侄兒好好的,這些都不重要。
開席後,侄兒接過話筒,先朝我們看了一眼:「我想特別謝謝姑姑和姑父。」
全場安靜了,他掏出舊筆記本,說:「你們給我花的每一筆錢,我都記著,一共 8620 塊。現在我沒能力還,但以後一定好好孝敬你們。」

我的眼淚一下子掉下來,把紅包遞過去:「傻孩子,這是給你的升學禮,好好讀書。」
嫂子拉著我的手哭了,她現任也走過來:「以前我介意你們來,現在懂了,親情斷不了,以後這孩子我們兩家一起疼。」
回家的路上,兒子說要像表哥一樣懂事,老公握著我的手說:「哥哥在天有靈,肯定放心了。」
我看著窗外的夜景,心裡暖暖的 ——13 年的牽掛從不是單方面的付出,親情就像一根看不見的線,不管隔多遠、過多少年,只要心裡記著,就永遠都在。

哥哥雖然走了,但他的兒子長大了、懂事了,還記著我們這些親人。原來,真正的親情從不怕時間和距離,只要彼此惦念,這份溫暖就會一直延續,比什麼都珍貴。
(文章圖片來源于網路)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