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辦公室裡,一段對話讓 「沒有工作」 這四個字,變得格外刺眼。

醫生問面前的丈夫:「您以什麼為生?」
男人坦然回答:「銀行會計師。」
當被問及妻子時,他語氣輕描淡寫:「她沒有工作,只是個家庭主婦。」
醫生沒有反駁,只是繼續追問:「早上誰做早餐?」
「我妻子,因為她沒有工作。」
「她幾點起?」
「五點左右吧,得先打掃完房間再做飯。」
「孩子怎麼上學?」「我妻子送,畢竟她沒有工作。」
對話一步步展開,丈夫口中 「沒有工作」 的妻子,生活軌跡逐漸清晰:清晨五點起床,先清掃房間再做早餐,送完孩子去市場買菜,回家做飯、洗衣;傍晚丈夫下班休息時,她要準備晚餐、照顧孩子用餐,飯後洗碗、打掃,還要哄孩子入睡。

從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她的身影始終在忙碌,可在丈夫眼裡,這一切都因為 「沒有工作」 而變得理所當然。
可誰又知道,那個被貼上 「沒有工作」 標籤的妻子,每天過著怎樣的生活?
有人問她是職業女性還是家庭主婦,她笑著回答:「我是全職妻子,工作 24 小時連軸轉。」
她是鬧鐘,每天準時喚醒全家;是廚師,變著花樣準備一日三餐;是女傭,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是教師,教孩子識字做人;是保姆,細緻照顧孩子的衣食起居;是護士,孩子生病時徹夜守護;是司機,按時接送孩子上下學;也是顧問,為家裡的大小事出謀劃策。
她沒有週末休假,生病時也得硬撐,更沒有年假可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